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Epstein-Barr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Epstein-Barr(EB)病毒IgG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S患者65例、其他神经科疾病(OND组)患者71例、非神经科疾病(NND组)患者42例的血清和CSF中EB病毒核抗原、壳抗原和早期抗原的IgG抗体,并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血清抗体检测结果的组合,分析各组中病毒初次感染、既往感染和病毒重新激活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血......
作者:毛悦时;乔健;吕传真 刊期: 2006- 02
-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s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分为IR组、步长脑心通组;再灌注后2h开始给药,依照IR的持续时间不同又分为1d、3d、7d、10d及15d共5组.各时相点取材,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脑部组织学改变,用干湿重法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
作者:张微微;李远征;裘林秋;黄勇华 刊期: 2006- 02
-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6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研究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6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频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技术,对160个SCA家系330例患者和77例散发SCA患者进行SCA6(CAG)n的重复数分析,对异常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并对SCA6患者进行临床及MRI检查.结果检测确定4个SCA6家系6例患者SCA6(CAG)n的重复数为25和26,正常人群SCA6(CAG)n的重......
作者:许波;唐北沙;张玉虎;江泓;郭纪锋;刘小民;汤建光;沈璐 刊期: 2006- 02
-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分别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观察两组大鼠缺血90min、缺血90min再灌注24h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细胞凋亡数、细胞凋亡率.结果治疗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脑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神经细胞的凋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均P......
作者:李建军;孙琦;曹辉;王小姗 刊期: 2006- 02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7例ACI患者发病<48h、第3d和第5d的血清GFAP含量,按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和CT分型对患者的血清GFAP含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在OCSP各亚型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发病0.05).血清GFAP含量在不同面积ACI患者中,发病......
作者:王新;黄如训;邢成名;卢幸明 刊期: 2006- 02
-
泌乳素腺瘤中雌激素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分析泌乳素(PRL)腺瘤中雌激素受体(E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对24例侵袭性PRL腺瘤患者(侵袭性组)和32例非侵袭性PRL腺瘤患者(非侵袭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腺瘤组织中ER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ER-mRNA表达水平.结果ER蛋白在侵袭性组中23例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为......
作者:崔友强;滕良珠;李国新;庞琦 刊期: 2006- 02
-
睡眠性癫癎患者动态脑电图的研究
目的探讨睡眠性癫癎患者的24h动态脑电图(AEEG)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仅于睡眠中发作癫癎的患者进行AEEG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EEG发现癎性放电71例(78.0%),其中4例出现于清醒状态,41例出现于睡眠状态,26例清醒和睡眠时均有放电;在67例睡眠时有癎性放电的患者中,34例仅出现在浅睡期,33例整个睡眠中均出现癎性放电.清醒时有癫癎波的患者癫癎发作频率明显高于无异......
作者:王湘庆;郎森阳;刘妍;周秀丽;贾渭全;夏程;陈春富 刊期: 2006- 02
-
癫癎大鼠海马区囊泡锚定蛋白Ⅰ的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癫癎发作后海马区囊泡锚定蛋白Ⅰ(synapsinⅠ)的表达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突触功能、形态可塑性与癫癎的关系.方法 用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癎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致癎后急性期、静止期和慢性期synapsinⅠ在海马的表达;应用电镜和图像处理软件观察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结果癫癎组大鼠海马区synapsinⅠ的表达于致癎后3h减弱;6h和12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杨国帅;胡珏;肖波;李国良;王康;袁学谦 刊期: 2006- 02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
目的研究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ICH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血注入大鼠脑基底节区制作ICH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黄嘌呤氧化法检测ICH后不同时间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HO-1的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ICH6h组大鼠脑组织有少量HO-1阳性细胞,12......
作者:吴家幂;孟庆伟 刊期: 2006- 02
-
正常人手部定量感觉测试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手部定量感觉测试(QST)的阈值及意义.方法检测22名正常人(共30只手)第2指、3指、5指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和振动觉.结果本组正常人QST测试的重复性较好,30只手QST阈值左右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第2指与第5指温觉阈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冷觉和冷痛觉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8~-0.492,P<0.05~0.01),温觉、热痛觉和振动觉......
作者:许春伶;崔丽英;王得新;陈葵;李本红;杜华 刊期: 2006- 02
动态资讯
- 1 麻将性癫癎3例报告
- 2 成人癫痫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3 交叉性偏侧萎缩1例报告
- 4 雌激素对喹啉酸致大鼠纹状体神经元损害的影响
- 5 特发性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3例报告
- 6 利多卡因和尼莫地平延长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脑血管扩张作用
- 7 骨化性肌炎的临床与MRI特征1例报告
- 8 匹罗卡品致癫痫小鼠海马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癫痫中的作用
- 9 伴有心房纤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的临床研究
- 11 幽门螺杆菌对多巴胺能细胞系SH-SY5Y损伤作用的体外研究
- 12 癫(癎)发作后血清腺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13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 14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3型基因突变的研究
-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改变
- 16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动脉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 18 髓鞘碱蛋白对脑梗死和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
- 19 癫癎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研究
- 20 以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血管病3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