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方法研究7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51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结果脑梗死组DD/II基因型显著增高/降低(P<0.05,P<0.01),尤其伴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这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有关联性,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而II型为保护型基因.......
作者:石国锋;鲁严;唐建英 刊期: 2000- 01
-
胸腺瘤相关抗原--人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的抗原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CAE)中胸腺瘤特异相关抗原成份.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3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有瘤16例及无瘤17例),正常人10名和其它疾病18例的血清中CAE抗体.结果CAE抗原中34KD、50KD、60KD组份与MG有胸腺瘤(MGT)患者的血清结合显色率分别为:93.7%(15/16例)、75%(12/16例)、75%(12/16例),而其它组无1例结合显色.结论34K......
作者:王清华;涂来慧;张仁琴 刊期: 2000- 01
-
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恶性脑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了37例脑肿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阳性率为43.2%;4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脑肿瘤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作者:张岩松;周明卫;付震;潘世扬;黄佩珺 刊期: 2000- 01
-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bcl-x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死亡相关基因bcl-x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脑缺氧缺血所致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应用快速竞争性RT-PCR技术对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缺血侧大脑组织中bcl-x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在相同缺血基础上观察缺氧1.5小时、2.5小时和3.5小时对bcl-x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bcl-xs(bcl-x......
作者:周伟;吴圣楣;陈惠金;蒲蜀湘 刊期: 2000- 01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与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及FOS、BCL-2的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与FOS、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基转移片检测PKC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FOS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膜PKC活性持续增加,F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有明显增加,至缺血再灌注2天时仍有少量表达.BCL-2表达的高峰是在缺血再灌注2天时.结论缺血再灌注期间PKC发生易位激活,PKC促进了FO......
作者:李云峰;陈康宁;郑彩梅 刊期: 2000- 01
-
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及血液血小板激活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急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高效薄层层析法对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注1、3、6、72小时血液、海马、大脑顶叶皮质的PAF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1小时后海马中PA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液中PAF的升高出现较晚,再灌注后3小时时血中PAF明显升高,6小时时明显,72小时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张新江;王荣;杨金升;韩筱玉 刊期: 2000- 01
-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和血栓烷B2的变化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小板膜糖蛋白-140(GMP-140)和血栓烷B2(TXB2)的变化规律.方法经颅骨钻孔-注入自家血方法建立大鼠SAH的动物模型,应用放射免疫法对SHA后不同时间内大鼠血GMP-140、TXB2水平进行测定.结果GMP-140在实验后36小时~7天间有上升,以3天为显著,TXB2在实验后12~36小时呈节段性升高.结论GMP-140增高是SAH发生后脑缺血和神经......
作者:杨金升;高福兴;张新江;罗晓红;王娟;于伟玲 刊期: 2000- 01
-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GF-β的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重症肌无力(MG)免疫病理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ELISA方法检测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乙酰胆碱受体(AchR)刺激后产生TGF-β的水平.结果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GF-β水平与病程有关.结论MG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TGF-β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过程.......
作者:张栩;孙兆林;丛志强;申黎青;韩仲岩 刊期: 2000- 01
-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小鼠建立EAE模型,于处死前24小时腹腔注射地塞米松,通过荧光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和电镜法观察地塞米松处理组、自然病程组和对照组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结果地塞米松处理组的胸腺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自然病程组和正常对照组(P......
作者:彭永;肖波;资小宏;冯德云;杨欢;谢光洁 刊期: 2000- 0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及脑脊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AH患者发病后0~3天(急性期)、4~9天(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天(吸收期)血及CSF中D-二聚体(D-D)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SAH后血及CSF中D-D水平显著增高,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0~3天及4~9天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天与对照组无差异......
作者:崔元孝;袁倩;刘兆孔;王春霞;庞在英;李大年 刊期: 2000- 01
动态资讯
- 1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
- 2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伴舌痛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报告
- 3 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有关因素分析
- 4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约稿启事
- 5 溶血磷脂酸受体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 6 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9例临床分析
- 7 西比灵辅助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
- 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耳石复位治疗
- 9 误诊为脑梗死的脑胶质细胞瘤20例临床分析
- 10 线粒体基因T13094C突变致伴颈髓病变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Leigh叠加综合征的临床、影像、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附1例报告)
-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 12 特殊类型Wolfram综合征1例报告
- 13 瞬目反射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价值
- 14 256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 15 MiR-137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
- 17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误诊2例报告
- 18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致脑梗死1例报告
- 19 以岩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的临床特点
- 20 极后区综合征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