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SPNET患儿(19个月~4岁)的影像学资料(6例CT,2例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额叶4例、颞叶3例、颞顶叶1例,呈囊实性6例、实性2例;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1例;边界清楚7例、不清1例;有钙化3例,均未见出血.CT或MRI增强后肿瘤实性区中度强化,囊性区无明显强化.MRI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T......
作者:杨雁;张新荣;徐化凤 刊期: 2013- 02
-
脑电监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文献[1]报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持续脑电监护,及时评估脑缺血的状态,评价治疗效果、预防院内二次损伤具有重要价值.目前的脑电监护技术主要涉及常规脑电图(EEG)和定量脑电图(QEEG).现就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指导治疗、预防卒中后癫痫、评估预后等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申浩;周晖 刊期: 2013- 02
-
溶血磷脂酸、Toll样受体4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溶血磷脂酸(LPA)作为一种脂类信号分子,可引起许多血管反应,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LR4)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跨膜受体蛋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整个过程,特别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阶段的整个免疫反应过程起到关键作用.因此,LPA、TLR4及二者的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
作者:林俊;牛建平 刊期: 2013- 02
-
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脑卒中、周围神经病、痫性发作等,而舞蹈症比较少见[1].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与预后方面,对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NHIH)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肖伏龙;王维平 刊期: 2013- 02
-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作的影响因素
脑卒中是第二位致死性和第一位致残性疾病[1],缺血性脑卒中占其中的80%[2].脑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的重要工具.与其他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相比,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更接近于临床脑梗死患者的特征,更适应溶栓研究的需求.目前,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的实验动物以啮齿类居多,其中又以大鼠应用广,其原理是利用血栓阻塞脑血管,造成局灶性脑梗死[3-5].在此模型制备过程中有很多因素......
作者:王真真;马玉苹;陈伟贤 刊期: 2013- 02
-
雌激素与重症肌无力胸腺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NMJ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MG患者大多伴胸腺发育异常,85%的患者血清AchR-Ab阳性,而50%的患者伴胸腺增生,20%的患者有胸腺瘤[1].临床上MG青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故认为雌激素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3].研......
作者:李杰;刘丽华;张荟雪;王丽华 刊期: 2013- 02
-
脑卒中合并酒戒断综合征39例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合并酒戒断综合征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75岁,平均(59.3±9.6)岁;脑卒中病程4~48h,平均(14.5±8.2)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1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23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12例,冠心病2......
作者:杨盛贤 刊期: 2013- 02
动态资讯
- 1 颅内肿瘤术后脑脊液中SOD和LPO动态观察
- 2 成人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 3 小剂量降纤酶防治伴颈动脉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 4 西比灵对实验性脑血肿继发脑水肿的治疗研究
- 5 托吡酯单药治疗155例癫疒间的疗效观察
- 6 脑电图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
-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影像学改变2例报告
- 8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其磷酸化产物在难治性癫(癎)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
- 9 妥泰单药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 1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1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进展
- 12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
-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假阳性分析
- 14 Mash-1基因过表达对脑创伤后C57 BL/6成年雄性小鼠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15 左旋多巴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新定义临床应用的研究
- 17 非冲洗式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术及特殊穿刺点选择、定位方法
- 18 淋巴滞留性脑病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Bax、Bcl-2表达的变化
- 19 帕金森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
- 20 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