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中脑导水管旁梗死致典型的前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报告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表现为两眼向病变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眼震;由于脑干细小,出现病变时常出现感觉、肌力、意识等多种异常,单纯出现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少见。现报告1例中脑导水管旁梗死致单纯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如下。......
作者:王志军;杨金娥 刊期: 2015- 04
-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及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均阳性的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80%的MG患者血清AchR-Ab(+),但约20%的患者为阴性,称为血清阴性MG(SNMG)[1]。目前国内将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阳性的MG归类于SNMG,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及MuSK-Ab同时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尚无报道。1病例患者男,75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伴间断头晕......
作者:崔伟 刊期: 2015- 04
-
18 F-FDG-PET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炎性易损斑块识别中的临床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细胞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还可导致其进展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与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2],对其识别有助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临床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特征是薄纤维帽、大脂质核、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富含新生血管斑块或存在斑块内出血等。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着重对18F正电子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
作者:吴秀娟;沈东辉;邢英琦;刘亢丁 刊期: 2015- 04
-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量表介绍及评价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上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等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造成的运动症状为主要特征[1-2]。除此以外,PD患者还常常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自主神经症状、感觉异常、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疲劳等等。研究[3]显示,PD的非运动症状与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运动症状更加显著。一些非运动症状,例如嗅觉障碍、......
作者:王雁;李馨;李海燕;张金涛 刊期: 2015- 04
-
下肢疼痛伴足跖徐动症
下肢疼痛伴足跖徐动症(PLMT)是一种少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伴远端的重复但非节律性的不自主动作,狭义的概念为下肢及足跖受累,广义的概念包括上肢及身体其他部分受累。PLMT由Spillane在1971年首次报道并命名[1-2],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确。国内PLMT研究甚少,本文将对PLMT综述如下。......
作者:王舒;黄卫 刊期: 2015- 04
-
抗GQ1 b抗体综合征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Bickerstaff和Fisher先后报道了临床以急性眼肌麻痹和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例[1-2],伴有意识障碍、腱反射活跃的病例被命名为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而伴有腱反射消失的病例被命名为Fisher综合征(FS)。这些患者均有前驱感染、CSF蛋白细胞分离及预后良好的特点,因此认为BBE和FS可能为某疾病谱的一部分。2008年Ito等[3]对5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作者:戴庭敏;涂江龙 刊期: 2015- 04
-
表观遗传学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5],并伴有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并出现标志性的蛋白包涵小体(路易小体),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显著降低[3]。虽然经过两个世纪的深入研究,但是PD的病因及发病......
作者:李敦辉;吴丽;周海燕;陈生弟 刊期: 2015- 04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脑血流量的研究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居脑血管病的首位,早期再出血是造成HICH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本研究通过监测93例HICH患者的脑血流量,探讨HICH急性期脑血流量与早期再出血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作者:彭小兰;司江华;严雯;谢守嫔;赵静 刊期: 2015- 04
-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及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临床特点的比较
脑室内出血(IVH)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IVH是脑出血(ICH)中的重要亚型,可分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和继发性脑室内出血(SIVH),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常残留功能缺损及智力障碍[1]。本研究收集26例PIVH患者及141例SIVH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临床特点。......
作者:林超;望巧;艾文兵 刊期: 2015- 04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主要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出血导致的周围脑组织损害也会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研究[1]表明,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状态。本研究通过术后早期辅助高压氧治疗HICH患者,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任世龙;付金保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Bcl-2和Bax mRNA表达的影响
- 2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 3 儿童特发性枕叶癫痫11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 4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 5 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147例临床分析
- 6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 7 原发性CNS淋巴瘤1例报告
- 8 托吡酯治疗卡马西平耐药性癫(癎)33例的疗效观察
- 9 芍药苷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0 老年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
- 11 脑出血后血肿压迫致静脉窦回流障碍1例报告
- 12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
- 13 慢病毒介导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siRNA 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
- 14 癫癎患儿睡眠结构与认知行为关系的研究
- 15 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及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6 拉莫三嗪对癫(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 17 自膨式支架结合可脱弹簧圈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 18 点燃鼠痫性发作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19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转铁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 20 轻度颅脑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