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肌损害的研究进展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是肌营养不良中症状重、进展快的一个类型,因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缺陷,使肌肉组织缺乏抗肌萎缩蛋白,引起肌肉进行性变性、坏死.DMD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儿童早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合并腓肠肌肥大,晚期四肢瘫痪.可累及心肌、呼吸肌,造成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疾病晚期致死主要原因[1-3].近年来由于非创伤性机械通......
作者:陆春玲;杨晓黎;陈金亮 刊期: 2011- 06
-
Orexin受体拮抗剂对睡眠剥夺的戊四氮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orexin-1受体(OX1R)和orexin-2受体(OX2R)拮抗剂对睡眠剥夺(SD)的戊四氮(PTZ)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PTZ组、SD+PTZ(SD)组、SD+PTZ+二甲基亚砜(DMSO)组、SD+PTZ+OX1R拮抗剂SB334867(SB)组和SD+PTZ+OX2R拮抗剂TCSOX229......
作者:倪丽艳;杨位霞;唐吉友;王爱华 刊期: 2011- 06
-
辛醇预处理对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预处理对红藻氨酸(KA)诱导的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KA组、辛醇组、生理盐水(NS)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应用KA右侧杏仁核注射制作癫(癎)大鼠模型;制模前30min辛醇组腹腔注射辛醇溶液;制模后3h、6h、12h、24h和7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各组......
作者:黄建敏;唐雄林;黄灵;蒙兰青;李雪斌;黄端雅 刊期: 2011- 06
-
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应用MRI测量脑梗死体积,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
作者:李俊;张爱梅;李宪章;吕秋杰 刊期: 2011- 06
-
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早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IR组、异丙酚低剂量组(P1组,50mg/kg)、中剂量组(P2组,100mg/kg)和高剂量组(P3组,150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IR损伤模型.各异丙酚组分......
作者:谭永星;李雪梅;庾俊雄;林高翔 刊期: 2011- 06
-
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剂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剂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吞咽治疗仪组、肠内营养剂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流质饮食;在此基础上,吞咽治疗仪组辅以吞咽治疗仪治疗,肠内营养剂组添加肠内营养制剂,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治疗及添加肠内营制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后应用饮水试验及吞咽困难量表对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并评价疗效......
作者:田向阳;赵卫东;倪贵华;杨梅 刊期: 2011- 06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结果将205例伴颈动脉颅外段斑块的CI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3例)及稳定斑块组(132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I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作者:杨旭;高金颖;高永俊;李新毅;康春松;牛小媛;魏利华 刊期: 2011- 06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及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程≤2d的ICVD患者131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MRI证实.(1)脑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cm):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54~88岁,平均(72.5±9......
作者:王莉;张帆;张维健 刊期: 2011- 06
-
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血流中微栓子信号的关系
颈动脉狭窄和脑血流中的微栓子信号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系2010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脑梗死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7岁,平均(50.6±2.1)岁;病程3~75h,平均(41.8±22.2)h.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2],并经......
作者:朱连海;黄怀宇;汪芳;范松松;凌卓敏 刊期: 2011- 06
-
颅内动脉瘤59例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59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13~79岁,平均56.7岁;其中<20岁8例,20~60岁40例,>60岁15例.本组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下腔出血(SAH)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分别为45.6岁和51.3岁.1.2临床表现因突发......
作者:黄光;唐煜;赵含;刘兴洲;张永力;石祥恩 刊期: 2011- 06
动态资讯
- 1 代谢综合征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2 抗氧化剂治疗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效果
- 3 TMB-8对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的作用
- 4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的对比研究
-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6 中脑导水管旁梗死致典型的前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报告
- 7 沉痛悼念赵翕平教授
- 8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
- 9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 10 利多卡因和尼莫地平延长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脑血管扩张作用
- 1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 12 非冲洗式脑出血微创穿刺抽吸术及特殊穿刺点选择、定位方法
- 13 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
- 14 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患者血清sIL-2R和sIL-6R水平的测定
- 15 镁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
- 16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 17 脑梗死患者脂肪负荷餐后三酰甘油清除能力分析
- 18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 19 成人癫痫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20 血浆置换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