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部门: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164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2-1337/R
邮发代号: 28-20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补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补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的浓度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2例MG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规范化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补体、AChRAb的浓度,并与14例非MG对照组(NC组)作对照,分析两组血清补体和AChRAb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G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补体C3浓度明显低于NC组(P<0.01),治疗后MG组补体C3明显增高(P<0.05),但仍低于......
作者:刘爱东;李柱一;林宏;宿长军;李宏增 刊期: 2006- 04
-
长程脑电图在癫(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长程脑电图(EEG)在癫(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癫(癇)患者(癫(癇)组)和206例非癫(癇)患者(非癫(癇)组)进行长程EEG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癫(癇)组清醒EEG异常率为54.72%,睡眠EEG异常率为89.81%,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非癫(癇)组清醒EEG异常率为7.28%,睡眠EEG异常率为10.6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
作者:康慧聪;朱遂强;李卫华;许峰;胡琦;苟玉兰;阮旭中 刊期: 2006- 04
-
环孢菌素A对脑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基因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免疫排斥反应及环孢菌素A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修饰的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后随机分为环孢菌素A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15d后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移植区T细胞亚群浸润情况及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Ⅱ类抗原表达情况.结果A组外周血CD+4、C......
作者:李晓明;蔡军;刘宁;朱风仪;戴如飞 刊期: 2006- 04
-
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对颞叶癫(癇)定侧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1HMRS)对颞叶癫(癇)的定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1.5T场强的MR成像系统1HMRS,对40例不同病程的颞叶癫(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双颞叶内侧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浓度测定,根据颞叶癫(癇)患者两侧NAA/(Cho+Cr)值进行定侧.结果NAA/(Cho+Cr)值正常对照组为0.58±0.09,癫(癇)组病灶侧......
作者:宋雪祥;廖卫平 刊期: 2006- 04
-
帕金森病大鼠海马区增殖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的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海马区增殖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情况.方法将6-羟基多巴(6-OHDA)注入大鼠纹状体内制作PD动物模型.连续注射5-嗅脱氧尿核苷(Brdu)14d后处死.分别用Brdu和神经核抗原(Neun)以及Brdu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双标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的NSCs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PD模型成功后7d,在海马区Brdu/GFAP、Brd......
作者:王磊;曾水林;朱建宝;李涛 刊期: 2006- 04
-
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病理阶段脑循环储备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不同病理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循环储备力(CCR)的影响及屏气试验对指导老年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健康老年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为观察对象,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测定不同血压水平下屏气试验后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降压治疗后CCR下降>10%者所占比例.结果(1)高血压组及腔梗组降压前后平均峰流速(V......
作者:吕泽平;胡才友;韦德湛;庞国防;江文宇;杨珈玲;潘文晶 刊期: 2006- 04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paraplegin基因的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paraplegin基因在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中的突变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全国8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SP家系的先证者和14例散发性HSP患者进行parapleg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所有外显子均可扩出,发现15号外显子上2例先证者出现异常SSCP条带,经DNA序列分析发现2......
作者:陈昕;唐北沙;赵国华;沈璐;刘小民;夏昆;潘乾;严新翔;任志军 刊期: 2006- 04
-
癫(癇)大鼠血清、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诱导癫(癇)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A组和卡马西平(CBZ)组,后两组再按癫(癇)发作后1h、4h、12h、24h、48h和72h不同时点分为6个亚组.以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匀浆液中NSE和S-1......
作者:牛廷献;罗晓红;史智勇;万东君 刊期: 2006- 04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和血浆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1α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和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含量变化及其在ACI致病作用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43例ACI患者血清ACA及血浆TXB2、6-K-PGF1α的水平,与59名健康人比较;在ACA阳性的ACI患者中,对有、无卒中危险因素两组之间比较血浆TXB2、6-K-PGF1α水平.结果(1)A......
作者:马丽丽;何蕴;邢秀萍;尹明达 刊期: 2006- 04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术前、术后1~3d、7~9d、11~13d血清s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瘤性SAH患者血清sCAM在术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
作者:冀勇;王志刚;王中;周岱;刘一之;王成伟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帕金森病潜在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特点
- 2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 3 缺氧性脑病9例临床分析
-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5 帕金森病相关皮肤病变的研究进展
- 6 不典型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
- 7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血-脑屏障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研究
- 8 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 9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 10 小剂量降纤酶防治伴颈动脉硬化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 11 脑胶质瘤组织中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
- 12 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13 重症肌无力合并Parkinson病2例报告
- 14 α-触核蛋白病的前驱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附1例报告)
- 15 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价值
- 16 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的遗传和临床特点(附28个家族分析)
- 17 丽珠赛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血清NSE、ET的变化
- 18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
- 19 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失语疗效的Meta分析
- 20 MiR-137在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