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医院过紧日子,医务人员薪酬何时回升?
时间:2024-12-24 11:23:05
近期,卫健委发文要求医院继续“过紧日子”,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当前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医院的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医务人员的薪酬何时能够回升?这一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政策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医疗机构要“过紧日子”,这背后反映了医疗系统面临的经济压力。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政策的推行,医院的营收大幅减少。此外,医保控费和反腐行动也使得医院收入来源受限。在这种背景下,医院不得不压缩成本,其中包括调整医务人员的薪酬结构。
根据《2023年中国医院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超过一半的医生实际收入下降,包括绩效、津贴比例和部分加班费。这种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为医院的运营压力依然存在。
医改政策的影响
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例如,2021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这些政策的目标是在保障医务人员稳定收入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
然而,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以及医院营收不利,薪酬改革的推进面临诸多困难。许多医院在实际操作中仍难以落实这些政策,导致医务人员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
医院经营管理的挑战
医院作为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应对经济压力。目前,一些综合性医院正在利用冗员开创新的科室和专病诊疗中心,或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扩大全病程患者管理能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但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同时,医院还需完善内部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医保结余留用资金,主要用于相关人员绩效。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管理挑战。
政府投入和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解决医院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尽管政策中没有直接对在职人员工资予以保障,但如果这些投入责任落实到位,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负担将大大减轻,从而有更多业务收入可用于薪酬待遇提高。
此外,对因规范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而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医院,当年度医保总额预算额度不做调减。这样的政策可以缓解医院的经济压力,使其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
未来发展趋势
从长期来看,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依赖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收入。其次,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保证医院收入的情况下,薪酬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最后,医疗体系的深化改革也是关键,包括进一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周子君表示,理论上医生的薪酬应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2~3倍。中国著名医改专家魏子柠认为,这一目标需要逐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未来医务人员薪酬回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医务人员薪酬的回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当前医疗改革和经济压力下,薪酬回升的预期并不乐观。未来需要通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政府持续投入以及深化改革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薪酬结构的优化和医务人员收入的提升。